查看原文
其他

教师教研信息化的可视化分析:热点变迁、前沿及趋势

胡小勇 张华阳 信息化教学创新 2022-08-19

点击上方  信息化教学创新  订阅本刊


摘要

近年来,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教研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新途径。本研究采用词频分析与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通过检索2008-2017年CSSCI源期刊收录的教师教研信息化主题论文,发现研究热点有网络教研、TPACK、大数据、教师工作坊、实践社区等,热点聚类基本覆盖了教师教研体系的各要素。研究前沿则主要集中于教师教研的组织模式和技术手段;组织模式包括组织方式及组织中的角色关系,技术手段包括了教研支持技术的软硬件资源。高影响力的学者有刘清堂、张思、王陆、杨卉、郭绍青等,研究单位包括西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本研究最后提出了优化教师教研信息化的两点策略性建议,包括:强化高等院校与中小学的教研信息化合作关系;教研组织者采用合适的新技术提升教研效果。


关键词

教师教研;信息技术;可视化分析;热点;前沿;趋势


1

研究背景与设计


目前,教研信息化已经成为显著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1]提出“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2]提出“推广’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教研,成为教师教育领域和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究新热点。


图1 2008-2017年CSSCI收录相关文献的数量变化


本研究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所收录的教育类核心期刊为数据源,对2008至2017年的文献进行检索,主要关注教师教研信息化的模式、方法和手段,共收集了有效论文747篇。检索结果(图1)显示文献数量呈整体上升趋势,这表明在信息化手段日益普及的大背景下,教师教研信息化逐渐广受重视。其中,二级学科教育技术学类的CSSCI源期刊有关教师教研信息化的研究较多(实线表示),教育类其他CSSCI期刊有关教师教研信息化的研究相对较少(虚线表示),总计期刊收录情况呈现整体上升趋势(散点表示)。这表明教师教研信息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育技术学学科,而教育学其它二级学科主要偏重于研讨信息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与方法等。


本研究采用“词频分析+内容分析”的方法开展分析,[3]在工具选择上则采用了CiteSpace软件。[4][5]分析内容包括:①分析教师教研信息化的热点、热点聚类及变迁。②分析教师教研信息化的前沿及趋势。③分析高影响力学者与单位。


2

教师教研信息化研究热点与变迁


(一)研究热点的可视化


1.研究热点图谱:教研信息化多要素的共同呈现


本研究使用CitespaceV5.1R8版本,以关键词为节点,将时间分区设置为1年,设置top N%的值为10%,即提取每年中被引次数最高的10%文献,采用Pathfinder算法与Pruning sliced networks并行的算法,并对关键词做语义合并,如“网上教研”、“网络教研”、“互联网教研”、“在线教研”等关键词合并为“网上教研”,得到知识图谱如图2。其中,年环大小代表词频的频次,年轮颜色代表年份。年轮外部为紫色的即该关键词有高中介中心度。以高中介中心度节点为中心,可构成关键词频群组。观察图2并导出数据,去除缺少针对性的词汇,如“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培训”、“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教师”等。十年间教师教研信息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包括:“网上教研”、“TPACK”、“大数据”、“教师工作坊”、“实践社区”、“农村教师”、“学习共同体”、“开放大学”、“微课”、“信息素养”


图2 教师教研信息化领域十年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统计超过5次以上的重要关键词,整理其中介中心度,如表1。从频次排序来看,有意义的实词中“网上教研”出现次数最多,其年环最大,年轮内部颜色最多。从节点的中介中心度来看,“网上教研”、“TPACK”都具备紫色年环,表明其处于关键地位。先进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使 “网上教研”成为热点,具体方式包括开展“教师工作坊”,“实践社区”。网上教研方式还有“网上备课”、“网络评课”、“手机直播课堂”、“网络名师工作室”等。其中,“实践社区”也称为在线实践社区或虚拟实践社区,教师在组织者构建的在线实践社区内研讨与分享。“开放大学”组织了线上与线下的教研,启动了“示范性学前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教师工作坊”,“中西部项目教师网络研修”等国培计划。“TPACK”是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具备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和技术知识,其多元融合的特点使其成为教研活动主要理论指导。“学习共同体”组织教研活动的一种表现,以此方式要求多位教师协同学习。近年来国内重视“微课”,在教研信息化活动中同样注重微课的使用,微课能够支持网络研修等国培计划,成为远程教研的学习资源。“大数据”技术能够精准掌握教师在网络研修过程中的行为,改善教师的网络教研行为。“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过程中人们应具备的一种素养,教研活动中注重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帮助教师获得较强的获取信息、组织信息、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教育部提出“推广’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组织模式’”,带动了“农村教师”教研信息化。[6]


表1 教师教研信息化领域十年高频关键词语中介中心度统计


2.重要热点分析:呈现出了“互联网+技术”与教研过程的深度融合


在教师教研信息化领域中,“网上教研”的频次与中介中心度最高。 “网上教研”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能得到有效支撑,互联网+时代为教研提供了更多选择与可能:①借助课堂实录、视频案例教研等方式将教研多样化,构建实时讨论视频会议,视频资源库[7];②利用移动终端构建泛在教研环境,为教研打破时空限制[8];③大数据技术大力推进教研信息化,打破了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的壁垒,数据让网上教研在形成中评价与改善[9];④社交媒体帮助教师在社交中学习,不仅打破了传统交流方式,也形成了新的社交圈,有利于资源共享、在线研讨。[10]


3.热点聚类分析:基本覆盖了教研体系的各要素


在教师教研信息化领域中,词频研究呈现7个聚类,呈现出教研完整体系,包含教研原因、教研手段、教研环境、培养能力、推动政策、研究成效、推进教研的研究方法、分析教研的研究方法:

①教师专业发展,这是教研的目标导向,是教育学科在开展教师培训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因。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11]包括教师精神、教师知识、教师能力;

②信息技术,是开展教研活动的支撑,教研信息化活动中典型的信息技术有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自适应技术、微课制作技术等;

③开放大学,开放大学是开展教师培训的环境之一,是线上线下开展教师培训的具体执行者,为广大教研培训活动提供环境依托,目前开放大学在开展教师专业发展相关活动时需要注意的三个基本问题包括“定位”、“角色”、“职责及职业发展”[12];

④教学能力,在教研信息化活动中培养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王文君等人[13]将信息化教学能力分为迁移能力、融合能力、交往能力、评价能力、协作教学能力、促进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

⑤教育信息化,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体现,国家政策提出了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杜玉霞[14]系统梳理了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认为国家政策目前已经大力支持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具备良好的引导、调控、规范和保障作用;

⑥行动研究,是研究者在开展教师培训实践研究过程中的主要研究手段,行动研究强调计划、观察、行动、反思的循环设计思路。周钧[15]通过行动研究促进一位中学教师生成教研反思,克服职业倦怠;

⑦社会网络分析,研究者通过开展社会网络分析,能够了解教研过程中各节点的社会网络关系结构,优化教研角色关系。胡小勇[16]通过社会网络分析,从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等分析天河部落具体案例,并通过凝聚子群、小世界效应分析群体相关性。


(二)研究热点的变迁


1.研究热点,体现了教研模式中的“技术支撑”作用


图3 教师教研信息化领域十年研究热点时间线


图4  6个具有最强连贯引用性的突变关键词


本研究利用Citespace以时间进行分类,制作了时间线图,如图3。随时间的变化,出现了突变的关键词。从时间线图来看时刻体现了技术作用,“wiki”、“信息化”、“远程培训”等凸显技术的关键词出现。本研究通过利用Citespace的突变关键词分析功能,去掉无实际意义的关键词,得出了以下6个具有最强连贯引用性的关键词“TPACK”、“教师工作坊”、“网上教研”、“大数据”、“微课”、“混合式培训”,这些关键词表示各阶段的研究热点。


其中,“网上教研”自2008年起被学者广泛提及,并一直成为该研究的热点关键词,涌现了 “云平台”、“实践社区”、“MOOC”、“wiki”支持的网上教研形式;“TPACK”在2012年起受到重视,戴锡莹[17]等基于TPACK提出了整合技术的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结构模型(TPMK),王文君[18]等指出TPACK能够为教师知识体系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微课”在2014年受到广泛关注,微课具有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短小精悍等特点[19],能够迅速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与关注,成为课堂教学资源;“教师工作坊”、“大数据”、“混合式培训”自2015年出现,成为了研究新热点。“教师工作坊”是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20],能够通过强烈的互动提升知识共享的效率。“大数据”能够作为改进教学工具[21],基于大数据的分析结果真实可靠,有助于指引处于迷惘的阶段的教师。“混合式培训”是融合线上线下的一种教研形式,强调培训环节与教师实践相融合,采用集体备课、观课磨课、等形式对教研活动进行支持。[22]


2.大数据技术与教师工作坊,有效推动了教研活动


近年教师教研信息化领域中出现新的研究热点,大数据技术手段有效助力教研活动,教师工作坊也成为有效开展途径。大数据技术能够有效为教师教研活动提供数据支持[23],有助于改进教师教学方式,有助于对教师的授课过程进行实时、准确、连续的采集,能够帮助网络研修中的教师反思并提升教学水平。教师工作坊是“国培计划”政策推动下的有效创新模式,形成坊主、学伴、管理者等多类角色,形成多类人际关系[24],教师在工作坊中知识共享、交流互动。


3

教师教研信息化的研究前沿及趋势


(一)“大数据”、“教师工作坊”成为信息化教研前沿


图5 教师教研信息化领域十年前沿知识图谱


在CitespaceV5.1版本中,其他设置不变,选择突变专业术语为burst term,将阈值(c,cc,ccv)值分别设置为{(1,1,15),(2,2,20),(2,3,20)},c表示最低被引次数,cc为共被引次数,ccv为规范化后的共被引次数。将形成的知识图谱使用Citation Burst 进行重点红色显示,即代表研究前沿的关键词为红色部分(图5),并进一步运用聚类的方法查找前沿关键词。可知代表研究前沿的关键词包括:“大数据”、“教师工作坊”、“实践社区”。


(二)教研信息化组织模式与技术手段受到重点关注


“大数据”、“教师工作坊”、“实践社区”等关键词频繁出现,同时成为研究的前沿与热点。分为两类:组织模式类、技术支持类:(1)组织模式层面主要依托政策计划[25],对构建教师教研环境,策划教师教研活动进行组织设计,其中具体包括 “教师工作坊”、“国培计划”、“在线实践社区”、“区域教研基地”、“农远工程”、“uds合作教师”、“虚拟学习环境”、“开放大学”等关键词频,其中考虑了组织方式及角色关系。(2)技术支持层面依托“大数据”、“混合式培训”、“移动教研活动”、“数据挖掘”、“微课”、“互联网+”、“教育博客”、“网络对话”、“智能终端”、“视频案例”,其中包括技术支持的软件资源与硬件资源。


4

教师教研信息化领域的高影响力学者与单位


(一)高影响力的学者


运用Citespace,将节点类型选择为“作者”、将阈值(c,cc,ccv)值分别设置为{(2,2,15),(2,3,20),(2,3,20)},得到的以作者为节点的知识图谱如图6。在教育学CSSCI期刊发出文章超过10篇的作者有:刘清堂(12)、张思(12)、王陆(11)、杨卉(10)、郭绍青(10)。


图6 教师教研信息化领域十年文献作者共现知识图谱


王陆教授团队围绕其构建的COP在线实践社区实践,刘清堂教授团队主要以教师工作坊形式实践,郭绍青教授对网络研修、西部地区方面做相关研究。这些学者们普遍关注的关键词词频有“教师工作坊”、“混合式培训”、“实践社区”、“知识共享”、“大数据”等。其中,华中师范大学刘清堂教授团队[26]从研修主题、研修模式、同伴互助、知识共享、用户行为等方面对信息化教研进行了分析,以“教师工作坊”为形式组织教研活动,表现为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培训”,其中具有“知识共享”等行为,最终采用“大数据”技术做分析。


(二)高影响力的研究单位


运用Citespace,将节点类型选择为“单位”、将阈值(c,cc,ccv)值分别设置为{(2,2,15),(2,3,20),(2,3,20)},得到的高影响力的研究单位如图7。其中,超过20篇文章的研究单位包括: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46)、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36)、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30)、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21)。


针对排名前3的单位深入研究:①西北师范大学郭绍青教授针对西部地区做了典型研究,包括对西部小学教师网络学习行为展开调查,对灾区教师开展教—研—训一体化的教师培训等。②华南师范大学在教师教研信息化领域也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胡小勇教授的信息化教学教研创新团队自2006年起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部落”开展合作,担任其区域性教研博客平台的学术顾问和“大数据时代中小学教研组建设与发展研究基地”的特聘学术带头人,共同合作时间长达十余年,在理论层面发表了多篇CSSCI文章,如《数字时代区域学科资源建设新模式:“天河部落”的行动》、《信息化环境中区域教研协作的社会网络分析》等。在实践层面,所构建的区域教研模式效果良好,与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合作的教研项目《网络环境下的区域教研变革实践》获得了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一等奖(2017)。③首都师范大学王陆教授构建的COP项目实验区,长期与企业、大学、中小学、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密切合作,在山东、四川、北京和广东多地展开实践,围绕“在线实践社区”对教研体系中的角色关系[27]、组织模式等进行了深入分析。


图7 教师教研信息化领域十年研究单位知识图谱


5

结论与讨论


(一)关键性结论


近年来教师教研信息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包括“网上教研”、“TPACK”、“大数据”、“教师工作坊”、“实践社区”、“农村教师”、“学习共同体”、“开放大学”、“微课”、“信息素养”。研究前沿呈现为对组织模式和技术支持的研究,组织模式包括对组织方式及组织中的角色关系的研究,技术手段包括对支持教研活动的软硬件技术的研究。高影响力的学者有刘清堂、张思、王陆、杨卉、郭绍青等。高影响力的研究单位有西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


(二)讨论与建议


研究者经分析数据后认为目前在教师教研信息化领域存在两类现象。第一类现象是“高校与中小学”、“理论与实践”两种关系的错层。中小学教师注重实践,是教研活动的主要实践对象,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获得了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一等奖,并发表了多篇论文。但通过数据统计发现具备高影响力的学者和单位均来自高等院校,可见高等院校的学者具备高水平的理论知识。因此,研究者建议加强高等院校与中小学的教研关系,以助于协同开展高水平的教研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第二类现象是信息技术支持的教研活动均有一定的生存周期。研究者发现BBS、博客等支持的教研活动,主要以文本为主要载体进行开展,此类活动大量减少甚至消失,而视频直播等新型的技术手段获得了新一轮教研实践者的关注和利用。在线实践社区能够综合运用文本、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源,并成为一线教师普遍认可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大数据技术能支持分析多类教研活动效果,有效预测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原有技术的衰退与新技术的兴起证实了技术作用于教研活动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因此研究者建议选取合适的新技术开展高效的教研活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2018-01-31/2018-03-24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l, 2016-06-07/2018-03-24

[3]马费成, 张勤. 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热点--基于词频的统计分析[J]. 情报学报, 2006, 25(2):163-171.

[4] Chen, C. and Leydesdorff, L. (2013) Patterns of connections and movements in dual-map overlays: A new method of publication portfolio analysis.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65(2), 334-351.

[5] Chen, C. (2017) Science mapping: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2), 1-40. DOI: 10.1515/jdis-2017-0006

[6]龚道敏.区域性教研机构开展网上教研的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远程教育,2008(03):57-60+64.

[7]黄慕雄,朱婧茹. 教研中视频的创新运用模式[J]. 中国电化教育, 2010(10):81-84.

[8]唐章蔚.认知负荷理论视域下农村教师微型移动教研活动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09):72-77.

[9]杨卉,王陆,冯红.移动通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环境支持下的松散型半离线网上教研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10):57-60.

[10]戴心来,任丽燕,谌亮.WIKI环境下网上教研的交互机制与活动路径探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2(02):52-55.

[11]朱旭东.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模型建构[J].教育研究,2014,35(06):81-90.

[12]冯立国,刘颖.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若干问题——定位、角色和职责与职业发展[J].中国远程教育,2016(08):72-78.

[13][18]王文君,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实践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03):67-74.

[14]杜玉霞.中国教师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演进与特点[J].电化教育研究,2013,34(08):34-41.

[15]周钧.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位中学教师的案例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4,26(04):75-80.

[16][39]胡小勇.信息化环境中区域教研协作的社会网络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1(07):23-29.

[17]戴锡莹,王以宁,张海.整合技术的数学教师教学知识:从理论框架到案例剖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71-74.

[19]胡小勇,朱龙,冯智慧,郑晓丹.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趋势与方向[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06):12-19.

[20]刘清堂,王虹,熊久明,张思,蒋玲.教师工作坊中知识共享效果实证研究——以语文“齐心协力工作坊”为例[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7(02):40-48.

[21]王丽珍,刘佳星.教育大数据对网上教研的影响[J]. 中国电化教育, 2016(11):51-55.

[22]刘清堂,张思.教师混合式培训中主题研修活动设计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01):111-117.

[23]刘清堂,张思,范桂林,王洋,吴林静.教育大数据视角下的内容语义分析模型及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01):54-61+93.

[24]李立君,丁新,武丽志.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的“重要他人”研究——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5(02):90-95+111.

[25]蓝卫红.教师实践性知识视角下的远程培训主题研修专业引领[J].中国电化教育,2012(09):71-75.

[26]刘清堂,雷诗捷,张思,王亚如.教师工作坊中的用户行为投入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7(04):19-28.

[27]王陆.教师在线实践社区COP的绩效评估方法与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12(01):61-72.


本文已发表于《教育信息技术》》杂志2019年第1、2期3-8页,可参照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